随着考研季的临近,无数备考学子的书桌上,总少不了一本或数本被翻得卷边的英语辅导书。在英语二的备考领域,“王江涛”这个名字几乎成为了“作文备考”的代名词。无数考生在网络上急切地搜索着同一个问题:“王江涛英语二到底该背哪些内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问,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广大考生对高效备考方法的渴求,以及对一位在考研英语领域深耕多年的教育者其方法论的信赖与追随。
王江涛,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一位资深的考研英语辅导专家,因其对考研英语作文命题规律的深刻洞察和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而闻名。他最为考生所熟知的,便是其大力倡导的“背诵输入式”学习法。他认为,要想在考研英语二的写作部分取得高分,单纯理解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背诵优秀的范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地道的表达方式,才能在考场上应对自如,下笔有神。
那么,针对英语二的考生,王江涛老师具体推荐背诵哪些内容呢?根据其广为流传的著作《考研英语(二)高分写作》和一系列讲座,其核心建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首先,也是最为核心的,是其代表作《考研英语(二)高分写作》中的必背范文。这本书被考生们奉为“考研英语二作文圣经”。王江涛通常在书中会明确区分大作文和小作文的背诵重点。对于小作文(应用文),他建议考生熟练掌握各类信件的写作模板,如道歉信、感谢信、建议信、邀请信等,以及通知等文体。书中精选的范文语言地道、结构清晰,是背诵的首选材料。对于大作文(图表作文),他则强调要背诵针对不同类型图表(如柱状图、线形图、饼状图、表格)的经典范文。这些范文不仅提供了描述图表的常用句型,更展示了如何展开论述、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完整逻辑框架。
其次,王江涛强调背诵的“质”而非单纯追求“量”。他常常建议考生不必贪多,而是要将经典的10篇大作文和10篇小作文反复背诵,直至能够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为止。他提出的一个著名标准是“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多多益善”。这意味着,背诵不能停留在“看着中文能想起英文”的层面,而是要达到无需思考就能完整、流畅地默写或背诵出来的自动化程度。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积累的句型和表达才能被真正激活和调用。
再者,他特别指出背诵应与默写相结合。很多考生以为背会了就行了,但王江涛强调,必须进行大量的默写练习。通过默写,可以暴露出拼写、语法、标点等细节错误,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扣分的关键点。他建议考生将同一篇范文反复默写,直到一字不差为止。这个过程看似枯燥,却是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肌肉记忆的关键一步,确保在考场上能够准确无误地输出。
此外,王江涛并非主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他反复告诫考生,背诵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仿写”和“活用”。他鼓励考生在熟练掌握范文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万能句型”和“写作框架”。例如,将范文中描述趋势的句子、分析原因的句式、承上启下的连接词等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语料库。然后,尝试用这些积累的素材去练习新的作文题目,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只有这样,背诵的范文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避免出现模板化痕迹过重导致低分的情况。
“王江涛让背的作文真的有用吗?”这是许多考生心中的疑问。从历年大量考生的反馈来看,这套方法对于基础相对薄弱、急需在短期内提升作文分数的考生而言,效果尤为显著。通过高强度的背诵和默写,考生能够快速积累起一批符合考研英语评分标准的高质量语言表达,有效避免在考场上无话可说或错误百出的窘境。许多遵循此方法并取得高分的考生分享经验时,都会提到“背诵”带来的底气——在考场上,那些背了无数遍的句子仿佛会自动涌现笔端。
然而,这种方法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教育者和高分考生认为,过度依赖背诵可能会抑制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真正的语言创造力,导致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特色。对此,王江涛本人也早有预见。他在教学中始终强调,背诵是基础,是积累素材的过程,而真正的高分作文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他建议英语基础较好的考生,在扎实背诵的同时,应更注重思路的开拓和表达的个性化。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英语二的命题趋势也在不断微调,对作文的审题和内容深度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仅仅背熟几篇范文而忽视对题目本质的理解,风险正在加大。因此,当今的考生在践行“王江涛背诵法”时,更需要活学活用,将背诵的精华与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写出既有“骨架”又有“灵魂”的文章。
总的来说,“王江涛英语二背哪些”这个问题的答案,远不止一份简单的书单或篇目列表。它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备考方法论体系。从精选范文,到反复背诵、精确默写,再到最终的仿写与活用,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对于数百万奔波在考研路上的学子而言,王江涛的建议像是一盏指路明灯,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见、踏实可行的路径。然而,最终的成功与否,仍取决于考生们是否能够将这种方法论与自身的刻苦努力深度融合,走出属于自己的备考之路。在朗朗书声中,承载的是无数梦想的重量,而那份被反复摩挲的背诵清单,或许正是通往理想彼岸的一张重要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