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更 技术赋能数字经济 芜湖起飞 谱写创新篇章——长三角科创走廊崛起 智造之城

芜湖新闻网2020-08-03 10:15:0026

  导语:‌

  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的背景下,芜湖市以“热更新”技术突破为支点,撬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城市能级跃升,“芜湖起飞”从网络热词蜕变为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这座曾以传统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正以“热更速度”刷新外界对“皖江明珠”的认知。

  “热更”技术破壁:数字经济的芜湖方案‌

10.png

  近日,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微创云科”自主研发的“无感热更新引擎”通过国家信创认证,该技术可将移动应用更新耗时压缩至毫秒级,且兼容鸿蒙、欧拉等国产操作系统。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帮助长三角200余家制造企业实现设备运维系统的“不停机升级”。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中,系统更新常需停产维护,单次损失可达百万元。”微创云科CTO李明阳表示,“我们的热更方案让关键产线实现‘边飞行边换引擎’,某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借此技术将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8.6%。”

  芜湖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其中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增速领跑全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陆敏指出:“芜湖将热更新这类‘隐形技术’与智能制造场景深度耦合,创造了独特的‘微创新-快迭代’产业升级路径。”

  “起飞”密码:科创雨林催生产业质变‌

  “芜湖起飞”不仅是社交平台的戏谑之语,更是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2022年芜湖GDP增速居长三角万亿以下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2%。在这背后,一套“科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体系逐渐清晰。

  在“中国视谷”人工智能产业园,蔚来汽车、科大讯飞等企业与本土企业共建“热更新联合实验室”,推动智能座舱系统实现“用户无感知升级”;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内,埃夫特等企业将热控技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远程维护,服务范围覆盖“一带一路”18个国家。

  市政府打造的“紫云英人才计划”持续释放引力波,近三年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27个,其中70%聚焦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硬科技领域。市长宁波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我们正构建‘技术攻关-场景开放-金融护航’的创新闭环,让每个‘单点突破’都能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系统动力’。”

  未来图景:从“产业创新”到“城市焕新”‌

  如今的芜湖,科技创新已溢出产业边界,重塑城市肌理。镜湖区“智慧古城”项目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文旅服务的动态更新;朱家桥码头通过“环保热更新”系统,实时优化港口能耗,入选全球港口减碳案例库。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芜湖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科技创新-城市发展”耦合度排名跃升至第12位,成为中等规模城市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正如市委书记单向前所言:“用‘代码级创新’驱动‘系统级变革’,这座‘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城市,正在书写新时代的‘芜湖答卷’。”

  结语:‌

  从“热更新”的技术破局到“热经济”的全面绽放,芜湖以“小切口创新”激活“大生态进化”,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当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最大增量”,“芜湖起飞”的故事,或许正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时代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