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6月24日晚,历时18个月改造的芜湖中山路步行街正式向市民开放。这条始建于1925年的百年老街,经过精心打磨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首日便迎来超过10万人次的客流。

走在重新铺设的麻石路面上,两侧民国风格的建筑外墙经过修复后更显韵味。沿街商铺的霓虹招牌与仿古街灯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都市画卷。在"芜湖记忆"主题展区,老照片墙前围满了拍照的市民,72岁的退休教师陈国栋指着1958年的街景照片感慨道:"我小时候常在这条街上买麦芽糖,现在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
改造后的步行街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更注入了现代商业活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街区引进首店品牌23家,其中国内知名文创品牌"墨格"的安徽首店开业首日销售额就突破50万元。而在传统业态方面,耿福兴、四季春等老字号也完成了店面升级,耿福兴第三代传人耿师傅告诉记者:"我们新增了明档厨房,客人能亲眼看着小笼包的制作过程。"
文化体验成为新亮点。在中心广场,直径12米的巨型LED屏循环播放芜湖城市宣传片,每晚整点还有全息投影表演。位于街区的"雨耕山文化创意区"汇集了6家非遗工作室,芜湖铁画传承人张师傅正在现场演示锻制技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改造后的步行街文化业态占比从原来的15%提升至35%。
为提升游客体验,街区还实施了智慧化改造。记者注意到,每隔50米就设有智能导览屏,扫码即可获取商户信息、预约排队。环卫机器人穿梭在人群中自动清理垃圾,5G全覆盖的网络环境让不少年轻人开启直播分享见闻。据中国移动大数据监测,开放首日街区网络流量同比增长400%。
中山路步行街的改造是芜湖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达8.6亿元。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通过地下通道与轨道交通2号线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激活商圈活力。这条承载着几代芜湖记忆的老街,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城市商业与文化交融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