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谈“读研红利还剩多少”:争议与核心立场解析

芜湖新闻网2019-04-30 10:30:0016

  张雪峰谈“读研红利还剩多少”:争议与核心立场解析

  核心观点‌

  张雪峰于2025年4月25日公开回应“读研红利”争议,明确反对泛化讨论该话题,认为其本质是“无意义的焦虑制造”。他提出以下核心立场:

  专业与院校差异决定价值‌:

  部分专业(如医学、基础科研)的就业门槛要求读研,而另一些专业(如实践导向的技工类)本科就业即可满足需求;

  不同院校的研究生含金量差异显著,顶尖院校的学历红利仍存,普通院校则可能面临“学历通胀”压力。

  反对“一刀切”讨论‌:

  认为“读研红利还剩多少”这类话题忽视个体差异,仅通过制造焦虑吸引流量,对考生决策无实质帮助。

  论证逻辑‌

  焦虑导向的流量陷阱‌

  芜湖1.png

张雪峰指出,部分教育机构或自媒体通过渲染“学历贬值”危机,诱导学生盲目考研以获取商业利益,例如推销高价考研课程或志愿填报服务(如峰学未来高考志愿卡定价高达1.8万元)。

  个体规划优先原则‌

  强调学生应根据自身专业特性、职业目标及院校资源综合判断是否读研,而非被舆论裹挟。

  公众讨论焦点‌

  学历贬值与就业市场矛盾‌

  支持者认为张雪峰揭露了部分专业“为学历而考研”的泡沫现象,反对者则担忧其言论可能削弱考研群体的长期职业竞争力。

  机构服务定价争议‌

  峰学未来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格同比上涨8.3%,被质疑利用信息差牟利,与其“反焦虑”人设形成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