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皖航空双城记:上海大飞机翱翔天际 芜湖小飞机蓄势腾飞

芜湖新闻网2025-07-04 11:05:586

  7月的长三角,航空产业正呈现差异化发展的生动图景。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和芜湖两地发现,中国航空制造业已形成"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产业格局,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多元活力。

1.png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旁的中国商飞总装基地,工人们正在为最新批次的C919客机进行最后调试。这个占地2700亩的基地,承载着中国大飞机事业的梦想。中国商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C919已交付35架,累计订单突破1200架,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而在临港新片区,围绕大飞机形成的产业集群已聚集了200多家配套企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与此同时,300公里外的芜湖航空产业园呈现另一番景象。在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组装轻型运动飞机的发动机。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已成功配套国内80%以上的轻型运动飞机。芜湖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当地已聚集航空产业企业87家,形成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去年,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5%。

  两座城市的发展路径各具特色。上海依托中国商飞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芜湖则发挥成本优势和产业基础,在通用航空领域精耕细作。安徽省通航协会秘书长表示:"芜湖瞄准的是万亿规模的通用航空市场,未来五年计划培育3-5家上市公司。"

  这种差异化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6月,上海航空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8%,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投资额增长32%。两地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也展开了深度合作。上海交通大学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设立的航空专业,已为行业输送了500余名技术人才。

  专家指出,这种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的模式,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形成了产业互补,为中国航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芜湖"小飞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