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板子矶景区打造长江文化新地标 千年古渡焕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2025-07-12 11:30:104

  在长江芜湖段北岸,一座承载千年历史记忆的江畔景区正焕发新的生机。芜湖板子矶景区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年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50万人次,较疫情前增长65%,成为展示长江文化和渡江精神的重要窗口。

1.png

  这座屹立江心的小岛,因形似木板而得名,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保存完好。今年完成的文物保护工程,聘请了8位古建专家参与,采用传统工艺修复了古炮台、渡江战役纪念馆等核心建筑。"站在矶头上眺望长江,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磅礴气势。"来自合肥的退休教师张先生感慨道。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新增了200米亲水栈道和6处观景平台,并保留了原生态的江岸风貌。

  红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清明节期间举办的"渡江战役纪念活动",吸引上万名干部群众参与,今年新增的"红色故事会"邀请老战士讲述革命历史,累计听众超过8000人次。为传承红色基因,景区与30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红色研学"活动120余场,参与学生达1.5万人。

  文旅融合项目成效显著。新推出的"长江文化体验馆"通过声光电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日均接待量达500人次。为丰富旅游业态,景区开发了10条精品游线,串联起周边的天门山、鸠兹古镇等景点。"江鲜美食节"带动周边20余家农家乐增收,今年营业额同比增长40%。近期推出的"夜游长江"项目,使用光影技术再现渡江战役场景,获得游客一致好评。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的生态停车场可停放300辆车,解决了旅游旺季停车难问题。为保障游客安全,主要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并配备了专业救生设备和安保人员。今年投入使用的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中英双语讲解服务,使用满意度达92%。

  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景区内现存古树名木50余株,今年新增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为保护长江生态,定期组织志愿者清理江岸垃圾,累计清理各类废弃物8吨。近期开展的"守护母亲河"环保活动,吸引了600余名志愿者参与。

  乡村旅游带动周边振兴。景区与附近5个村庄建立帮扶机制,带动150户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民宿产业。今年推出的"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超过200万元。"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当地村民王大姐高兴地说。

  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板子矶景区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景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打造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这座见证长江文明演进的江心小岛,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