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纪委监委4月19日发布的纪律审查通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华西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少鹿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案情通报中"权色交易""私德败坏"等表述成为舆论焦点。

现年60岁的张少鹿系四川威远人,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公开资料显示,其职业生涯始于1998年,先后在四川省经贸委、省金融办等经济管理部门任职,2017年升任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019年12月调任华西集团副总经理。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少鹿在金融系统任职期间主要负责项目审批监管,掌握较大裁量权,其违纪违法行为多发生在这一阶段。
作为四川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华西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建工部直属工程处,2023年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此次集团高管涉案,暴露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仍存在薄弱环节。
纪检监察机关在通报中指出,张少鹿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务便利在融资贷款、工程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值得注意的是,通报特别强调其"搞权色交易""生活腐化堕落",这一表述在近年国企干部违纪通报中较为罕见。
目前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该案是中纪委巡视组进驻四川后取得的重大突破。有法律专家分析,张少鹿作为博士学历的高级管理人员涉案,反映出个别领导干部存在"重业务能力轻党性修养"的倾向,其案件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该事件在四川省属国企系统产生强烈震动,多个部门已开展廉洁风险排查。西南政法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此案暴露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存在三方面漏洞:一是对"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不足,二是"八小时外"监督手段有限,三是职业经理人廉洁教育针对性不强。如何构建与国企改革相适应的新型监督体系,已成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