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生辉处,繁昌绘新卷——古村蝶变解码共治密码

芜湖新闻网2019-06-11 10:29:0017

  春满古村时,踏入芜湖繁昌中分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间花影摇曳,六百载时光浸润的街巷里,2500位村民守着"徐"氏宗族的血脉传承。当"六尺巷"的谦让古训遇见新时代的乡建浪潮,一场悄然发生的空间变革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鲜活答卷。

  芜湖.png

青石巷深处,民宿主人徐来福手持花剪,笑看游人驻足拍照。曾经高耸的灰砖院墙拆除后,他的"连理民宿"化作开放式庭院,木香花瀑从竹篱倾泻至石板路。"围墙变篱笆,生意翻了三倍。"徐大哥的话语里透着豁达,如同当年先祖"让他三尺"的智慧穿越时空。转角处,村民二嫂家的院墙内缩两米,让出的空间如今停满了旅游大巴,她的小卖部日营业额突破千元。

  这场"让墙运动"的破冰者,是银发党员苏清芬。老支书挥起铁锤砸向自家围墙的画面,至今让村民们记忆犹新:"党员干部的院墙不倒,群众的心墙怎会瓦解?"铿锵话语激起涟漪效应,72户村民主动拆墙让地。设计师巧借腾退空间,以透景篱笆替代封闭砖墙,14处口袋花园在转角绽放,百年香樟下的议事长廊成了网红打卡点。

  "治理密码藏在老祖宗的'礼让'基因里。"村副书记徐成龙指着文化墙上的《徐氏家训》说道。当咖啡馆进驻百年祠堂厢房,当红色研学基地融入古民居群,村民们逐渐读懂:让出方寸之地,收获的是整个村庄的升值。慢火车穿梭于油菜花海,游客服务中心由旧粮站改造,每处新景都凝结着"让"的哲学。

  芜湖1.png

夕阳染红马头墙,孩童在共享广场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紫藤花架下细数村庄蝶变。从逼仄巷道到风景通廊,从私家庭院到公共客厅,中分村用文化自觉破解了基层治理的方程式。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乡建,从来不是推倒重来的革命,而是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里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