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长江生态保护 芜湖首创船舶污水全流程智能监管模式

芜湖新闻网2022-01-03 10:22:0011

  在长江芜湖段水域,一项创新技术正悄然改变着船舶污染防治格局——船舱污水储存柜内1.2米长的智能液位传感装置,犹如插入污染监管盲区的"科技探针",通过北斗定位与物联网技术,将污水存量变化实时传输至"智慧长江"监管平台,构建起覆盖"船-港-城"的全链条数字化监管网络。

  破题监管困境‌

  面对《安徽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仍存在的虚假联单、暗管偷排等监管难题,芜湖交通海事部门创新采用"穿透式监管"思维,绕开易被篡改的管道环节,直接对1200艘常泊船舶的污水储存柜实施精准监测。该体系通过液位动态追踪、流量交叉验证和电子联单智能比对三重技术防线,使排污行为在"液位下降+码头接收量上升"的双向数据验证中无处遁形。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429104511.png 

构建智能闭环‌

  系统依托"三全"监管优势:

  全时段监控‌:融合北斗、AI与云计算技术,实现24小时智能值守

  全流程覆盖‌:从船舶排放、港口接收到城市处置形成数据闭环

  全维度预警‌:独创异常场景识别模型,精准捕捉"有记录无排放""无记录液位降"等7类违规情形

  实践成效显著‌

  自系统运行以来:

  ✔ 累计处置预警信息278条,实现100%闭环管理

  ✔ 船舶规范排污率同比提升31%,偷排行为下降76%

  ✔ 污染物接收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 形成5项自主知识产权,入选安徽自贸区创新案例

  智慧长江新范式‌

  作为全国首个船舶污水全过程监控体系,该平台已深度融入芜湖"智慧长江"生态管理系统,成功打破跨部门数据壁垒。其创新价值不仅在于用"电子天眼"替代传统人海监管,更开创了"科技监管倒逼环保自觉"的治理新模式——数据显示,船舶进入芜湖水域后主动规范作业率高达98%。

  目前,该项"芜湖经验"正通过升级后的省级监管平台向5个沿江城市推广。随着监测范围的持续扩大和"船港城"协同机制的深化,这项源自长江之滨的科技创新,正在为母亲河生态保护书写智能化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