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关旧址焕新重启 芜湖城市记忆再添文化地标

芜湖新闻网2019-04-02 10:21:0011

  历经三年匠心修缮,承载着百年长江文脉的老芜湖海关关廨大楼于今日重焕新生,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在滨江大道23号看到,这座始建于1919年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晨光中舒展着28根陶立克石柱,西侧钟楼三面铜钟的鎏金纹饰依稀可辨1919年铸造铭文,飘窗下青铜绶带仍在诉说海关往事。作为安徽省现存罕见的近代海关建筑遗存,这处建筑面积1101.46平方米的砖木建筑,每日10:00-17:00将以穿越时空的对话姿态迎接访客。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429121859.png

步入修缮一新的历史空间,首层数字长卷正重现1877年芜湖开关盛景,陈列的芜湖关海关税票、海员工会印章等47件珍稀文物中,光绪年间签发的杂粮业同业工会徽章尤显珍贵。旋梯而上,二层“心心相印”特展通过潘玉良画作与书信,勾勒出这位旅法艺术家与海关监督潘赞化的传奇情缘,西洋建筑榫卯模型则解密着砖木结构的百年抗震智慧。特别设立的文创工坊内,访客可亲手制作海关主题银币,将历史记忆铸入当代生活。

  这座见证长江近代化的建筑瑰宝,曾历经2008年梁架抢救性加固、2023年系统性修缮,工程团队恪守“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原则,运用传统大漆工艺修复木构件,以手工錾刻技艺复原铜饰件。更令人瞩目的是2022年启动的“建筑数字重生计划”——通过毫米级三维扫描建立的数字孪生体,完整保存了建筑2700余处构造细节,使得砖缝里的历史温度得以永恒封存。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429121938.png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芜湖“百年建筑复活计划”首秀,关廨大楼的活化开创了五维更新范式:在保留四面坡顶、圆形舷窗等标志性元素基础上,将报关大厅转化为艺术沙龙,让票据库房变身数字展厅,使历史空间与现代功能产生化学反应。市文旅局负责人透露,随着中江塔、范罗山近代建筑群的联动开发,这条沿江文化长廊将串联起46处历史地标,通过AR技术重现1920年代海关码头实景,让城市记忆在当代焕发新生。

  此刻,当海关铜钟在修缮一新的机械装置带动下再次鸣响,声波沿着长江水脉荡漾开去,恰与江轮汽笛形成跨越世纪的交响。这不仅是建筑物理生命的延续,更是一座城市对文明的虔诚致意——在芜湖推进“两江”文旅走廊的蓝图中,每处苏醒的历史建筑都是解码城市基因的文化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