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渣肉蒸饭:百年蒸笼孕育江城味 米香肉糯传承舌尖记忆

芜湖新闻网2025-06-26 15:34:2524

  在芜湖市镜湖区的中山路老巷深处,清晨五点的雾气中,"老芜湖"渣肉蒸饭店的蒸笼已经冒出腾腾热气。这家创立于1928年的老店,以其独特的渣肉蒸饭制作工艺闻名遐迩,每天限量供应300份。第四代传承人李明华介绍,店里坚持选用本地土猪肉和当季新米,配以祖传腌料。"每块肉要经过三天腌制,米要淘洗七遍才能上笼",李师傅边说边揭开那套祖传的杉木蒸笼,笼屉已被蒸汽熏得发黄。芜湖市餐饮行业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全市现存完全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渣肉蒸饭的店铺仅剩5家,"老芜湖"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

1.png

  在繁昌县,"青山"养猪场专门为"老芜湖"供应优质土猪。"我们采用传统散养方式,让猪自然生长10个月以上",养猪场负责人张大山指着正在山坡上活动的黑猪说道。安徽师范大学饮食文化研究所研究发现,传统渣肉蒸饭制作工序中,杉木蒸笼蒸制产生的独特香气是现代化设备无法替代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编入《皖南传统饮食文化》专著。"老芜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秘制腌料,由十余种香料按特定比例配制而成,这个配方已经传承了近百年,腌料每日现调确保新鲜。

  小店将渣肉蒸饭制作开发成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参与从选米到蒸制的全过程,今年已接待体验者6000余人次。"有位杭州客人连续一周来学习,最后带走了整套制作工具",店员小王笑着说道。美食博主"皖味寻踪"拍摄的制作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详细记录渣肉蒸饭制作工艺,获得90多万次播放量。市文旅局透露,"老芜湖"渣肉蒸饭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这篇报道通过技艺传承、原料保障、文化研究和文旅融合四个维度,全面展现了芜湖渣肉蒸饭的独特魅力。店主李明华表示,虽然现在有了现代化蒸具,但他们仍坚持用杉木蒸笼蒸制部分米饭,"因为只有古法蒸制,才能让米粒保持最地道的香气和口感"。同时,小店也顺应时代推出了外卖和预制菜服务,让更多食客能品尝到这承载着江城记忆的传统味道。这种坚守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的理念,正是"老芜湖"渣肉蒸饭历经近百年依然备受喜爱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