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畔活态博物馆焕新生 芜湖西河古镇文旅融合打造皖南水乡新名片

芜湖新闻网2025-07-10 10:37:3616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青弋江的波光上,60岁的船工老张撑开乌篷船,载着第一批游客驶向西河古镇的码头。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皖南水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今年6月,随着"西河古镇保护与更新项目"二期工程竣工,这个曾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镇,以"活态博物馆"的新姿态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1.png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主街行走,两侧明清风格的徽派建筑修旧如旧,但细节处透着现代匠心。在挂着"王家大屋"匾额的古宅里,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全息投影设备。"我们保留了建筑原有结构和雕花门窗,但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了清末盐商家庭的生活场景。"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说。最引人注目的是古镇中心新落成的非遗工坊区,12位本地传承人常驻于此,从竹编、木雕到传统酱菜制作,游客不仅能观看全过程,还能在指导下亲手体验。来自上海的研学团队领队李老师表示:"孩子们能触摸到真实的历史,这比课本生动得多。"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古镇焕发活力。每逢周末,江畔的"西河市集"便热闹起来,30多个摊位展示着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其中"西河米酒"和"青弋江银鱼"成为最受欢迎的伴手礼。夜幕降临时,依托古码头改造的沉浸式剧场准时开演,以古镇历史为蓝本创作的《西河往事》通过光影技术再现了明清时期的水运繁华。据文旅部门统计,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古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15%,其中过夜游客占比达43%,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至92%。

  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历史学者、建筑师和原住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确保所有改造工程符合文物保护标准。78岁的原住民王奶奶告诉记者:"我家老宅的砖雕都被完整保留下来了,现在改造成茶室,我每天还能来给客人讲讲过去的故事。"更令人惊喜的是,古镇还新建了地下管廊系统,既解决了传统街区排水难题,又避免了地面景观破坏。

  随着暑假旅游旺季的到来,西河古镇正筹备"仲夏夜之梦"系列文化活动。届时,古镇将开放夜间灯光秀,在保留建筑群原貌的基础上,用现代光影技术勾勒出"青弋江渔火"的诗意画卷。这座沉睡多年的皖南明珠,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水乡复兴的新篇章。